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管的簡稱。此種組件,無論是信息產品,通訊用品還是消費性家電制品,廣泛普遍用于各種電子回路中,通常用來做為“顯示狀態”的用途。
使用紅光、綠光或藍光二極管的產品,市面上可以說四處可見。但是使用白光的發光二極管,卻很少見,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技術瓶頸?答案是科技界最喜歡使用的反制招數。因為這是日亞化學工業(Nichia)的獨門專利。然而,隨著該公司專利戰略的不得不變更,白色光LED的市場面以及性能面,有機會演起一場大變格的戲碼。市場面的首要沖激變革,即是供給體制的變化。當有更多的競爭者,進入角逐之戰場以后,我們可以預期至少會發生幾件事情。其一,自然是價格會滑落到一定的合理水平。其二,可以大量的交貨,滿足市場的需求。其三,品種的種類豐富化。如果以上的推斷邏輯成立的話,那么,白色光LED的市場擴大延伸,必然會呈現加速度的上升曲線。原文位置
原文位置
日亞中村秀二倒戈 掀起藍光、白光LED專利權大戰
說到白色光LED,必須延伸說到藍光LED。而談到藍光LED,這又與日亞化學工業的專利世紀大戰,有密不可分的影響關系。至于,白色光LED以及藍光LED,又是存在怎樣的你濃我濃的依存關系,稍后再來說明。原文位置
有意思的是,這場專利世紀大戰的情節,直逼連續劇般地劇情變化,人事物地俱足,高潮迭起。情節的主軸有二,其一,是專利權本身的戰役。其二,是幕后的偉大發明家中村秀二(Shuji Nakamura)先生,琵琶別抱,在勁敵日亞化學Cree公司從事兼職的研究工作,帶領Cree開發不同于日亞的藍光LED技術,向其老東家挑戰。
說起日亞化學工業(Nichia)一向是以專利壟斷之戰略壟斷藍光LED市場。何以,來個戰略的乾坤挪移呢?實際上,日亞化學工業也是被目前的時勢所逼,而不得不重新檢討策略上的運用。日亞化學工業在1993年時成功地開發出藍光LED,據稱,其所擁有之相關專利就超過100件以上,而該公司為了達完全壟斷藍光LED市場的企圖霸心,即運用了堅守專利的策略,悍然拒絕將該專利授權給其它任何的廠商,設下進入市場的專利障礙。日亞挾其在化學工業領域長期研發的優勢與專利保護策略,初期很順利走向壟斷藍光LED市場之路。如同風云中的雄霸一般,野心想獨吞天下,成也風云,敗也風云。
舉個實際的發生例子而言,當1998年競爭對手豐田合成(Toyoda Gosei)的氮化物(Nitride)高亮度LED產品在市場上一推出時,日亞就向東京地方法院提起訴訟,指控豐田合成侵害其藍光LED專利。后來,此案做出裁決,東京地方法院判決專利侵權的案件成立,命令豐田合成公司停止制造與銷售其LED產品,并賠償1億日元給日亞化學。而對此一判決,豐田合成已經提起上訴。
第二個實際的案例,發生在1999年,日亞再轉移目標對準美國的知名藍光LED大廠Cree,向東京地方法院指控Cree在日本當地經銷商住友商事侵害其產品專利。一場橫跨美、日兩地的藍光LED世紀專利大戰,就從上一個世紀末延續打到了新世紀,而日亞的藍光LED壟斷之路,越走越崎嶇,終究初嘗敗績。這項判決實在具有重大的實質意義,一來因為這表示其它的競爭者有機會可以進入藍光LED的市場,而不至于侵害日亞化學的專利二來,以專利傘獨霸的招式,證明不是萬靈丹。
從這幾個案例,大家也可以不用付出任何高昂學費, 學到一些寶貴的教訓,他人是如何踢到鐵板,又是如何利用招式來面對不利的局勢。此事證明了任何堅固如盤石一般的專利布局戰略,其它廠商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,可以繞過專利地雷自行開創新的局面。這就需要仰賴智能與技術的結晶。